發表文章

「一篇說完資工系四年所學」

圖片
「前言」 最近公司內的新人越來越多,而且很多不是相關工程背景的學生,在教導或是說明一些電腦科學的用詞時,很明顯的她們並不曉得是什麼,這依舊是老問題,自己平常熟悉的事物在其他人眼中卻是另一個世界的內容,因此藉這篇文章機會把整個大學中電腦科學課程中所想要傳達跟教導的事情一起描述完。 「建模:描述名詞並且量化之」 >你怎麼描述愛情是什麼? 這算是種常見的問題,你怎麼完完整整的說明你喜歡某一個人?你可能會說他長得很帥、個性很好、會照顧人、身穿名牌衣服、家裡有錢,既然如此,下一個問題是,你要怎麼把這些資訊放到資料庫裡頭?你要怎麼把長得帥這件事情用資料描述出來?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在談建模(Modeling),要怎麼把東西量化(quant)起來變成可以描述的內容,比較常見的情景是,購買商品的評分,或是谷歌地圖上的地點評價,你在嘗試給予這個地方一個量化的標準,當然一個人的評分會十分偏頗,但如果拉一萬個人一起幫忙的話,效果就會大不同。評分會形成某種趨勢存在,有些人會按1分,有些人會按2分,有些人會按3分等,你會得到某種回歸趨勢,為了得到這個趨勢,你需要先把事情量化並且描述下來,而描述下來的東西我們則可以進行管理。 舉例來說:你會想知道,一間雞舍有多少產能,我這個雞舍有好幾排不同品種的雞正在生產雞蛋,為此你會把雞給個編號,給一個ID 好辨識,同時會說這個雞是黑色的、體重多少、多少年齡,嘗試把對於雞的描述記錄下來。 「管理物品最有效的結構:樹狀結構」 >三年五班七號給我過來! 有趣的地方來了,萬物總是會被歸納在一起,如果你整理自己的房間一樣,你會把衣服收在一堆,褲子收在一堆,鞋子收在一堆,這也叫做物以類聚。而為了管理你的房間,你會採用樹狀結構的方式管理房間內容。 一樣的管理管理雞社也是,相同品種或是顏色靠近的雞會被收在一起,你會直覺知道雞在那一個排列底下,用樹狀結構管理是一直以來的作法,而且也是方便管理的,回憶一下,生物中的,界門綱目科屬種,也是為了管理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軍隊治理中也是,我們用班、排、連、營、軍團來管理,這也是某種樹狀結構。 「資工重點項目」 >虛擬世界跟真實世界是做相同的事情 「資料結構」旨是在管理空間用的,方才說過,最好管理的方式是樹狀結構,腦中直覺想到的是網狀結構,但效能不佳,鏈狀則是太慢。可以管理空間後,再來就該提升效率了,也就是「演算法」存在...

F-coin - 架構即AI

圖片
F-Coin 圖說:F幣情境綜合題    『前言』  為了讓新進員工可以快速熟識 OOP 與 FP 之間的思維切換,以及編寫狀況,公司內部細心設計出的題目。其主旨是先從微積分題目出發,逐漸轉型成程式編寫的問題。我們稱之為 F-coin,一個與好友同時在線挖礦的應用題目來做說明。如果是玩遊戲比較多的讀者,比較熟識的會是點擊類型遊戲,又稱為 Incremental Game。 『背景介紹』 F-coin,是一個與好友一起挖礦的應用程式。當你打開 App 時,你可以努力點擊螢幕來賺取金錢,俗話說的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因此你也找了朋友一同參與挖礦行列。有了朋友的相伴,即使是在無聊的遊戲也會繽紛許多,邊緣人是不會懂這種感覺的。朋友上線時,你可以得到對應的夥伴獎勵,直到朋友下線之前,這獎勵會一直都在,你挖礦的效率會遠比一個人在線上時來的量多。 這大概就是整體情境了,現在我們要開始帶入數字好精準知道,自己到底可以有多少錢入帳。當 app 啟動時候,每一秒鐘可以增加 1 塊錢;當點擊螢幕時,挖礦金額會增加 10 塊錢;一個朋友在線上時候,我可以獲得 每秒增加 0.25 塊錢的獎勵值。 現在我們關注 30 秒鐘的時間長度,朋友在線狀況如下圖所示,我個人點擊的時間點也在圖上呈現,請問在第 30 秒鐘的時候,我總共有多少錢?再來問,如何使用程式來撰寫這個應用程式? 圖說:如何撰寫這個挖礦程式呢?   『頗析問題』  這個題目一頭栽進去勢必很難進入狀況,主因是情況頗為複雜,把狀況細分拆解過後就會簡單容易些,我們可以先從沒有朋友、朋友上線、朋友下線等,狀況逐一去分解與計算,先『歸納』出應該有的情形,再去『推演』複雜狀況,最後再用『反證』來做校正。  情況ㄧ、只有自己的時間與點擊螢幕(對應自己) 這個情境下,狀況都是非常開心的,因為沒有其他人來干擾你,混淆你的計算,單純只有自己,因此,在只有自己與點擊螢幕的狀況下,獲取的金錢量可以輕鬆地被計算出,專注在點擊螢幕後,我們自己可以拿到的錢,距離點擊螢幕事件多長時間除上計算單位,再乘上點擊螢幕倍率,就可以得到總金額。圖上的案例,簡化到,距離點擊螢幕事件只經過1秒。 圖說:情境一,一切都簡單且美好  情況二、自己+已上線朋友(對應甲朋友)  這邊可以注意到我...

研究生的三個學習與訓練

圖片
要我說在讀研究所需要經歷什麼的話,以下三個是我首推:1.)  面對 孤獨  2.)  打好關係  3.)   正視錯誤 。 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說:時間規劃、耐力、觀察力、自主性、溝通能力。但我認為,研究所旨在做研究這事情上, 所以圍繞這主體做敘述。   1.  面對孤獨 :   這份孤獨感是打從開始做研究開始就一路跟著,我認為也是導致許多研究生產生問題的 最大成因 ,同時,帶出常見的研究生心聲 ,『 放棄 』。 在研究所中,每個人就讀的目標不同, 入學 一開始同儕的目標就不同 ; 研究方向不同,雖然大家在同間實驗室,但可能每個人的題目都不相同 ,要問人還無從問起,問導師?導師是指引與修正你在研究路上的存在,不是給你解答的角色。恭喜, 研究路上只有你自己。 你得好好的感受 下 題目找不到方向,實驗成果不如預期,沒人 可傾訴煩惱,菸酒才是在深夜陪伴你的死黨。   2.  打好關係 :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曉該怎麼進行研究,都是從問開始,問導師,問前輩,問其他學者。不為什麼,是因為這些人可以使你的 研究之路少走些彎路, 小至論文撰寫工具,大到研究相關策略等,如果幸運的話, 你還可以汲取他們失敗的路途,哪些題目有些經驗,哪些方法可以使用等 。其中關係最重要的是導師,對於畢業那件事情,導師說 :『 你行 ,你不行,也 行 ; 說你不行 ,你行,也 不行 』 。怎麼 算好 導師沒有一 定說詞 , 但對於不好則是有些規則,常常找不到人的、不負責任的、 反覆變動的 ,這些都是會讓你 生不如死的風險要素,找到好的指導老師,研究所生活就對一半了 。那要怎麼及早做好風險管理呢?多問前輩吧。   3.  正視錯誤   :   錯,是你在研究生活中被極度巨大化的事情。 研究至始至終都有著挑戰,挑戰題目問題不清楚、挑戰實驗方法 、挑戰實驗數據不合理、挑戰實作方法不對。這是個學習研究的過程,如同人生一樣,不是樣樣順遂、 樣樣順心的。在整 個 過程中 會 覺 得很難過、很痛苦、很沮喪那是必然的 。因為每個人都是如此,無一例外。 『 放棄, 是最常跳出的 選項...

『如何說出好故事|故事架構介紹|輕鬆做出大師級故事架構』

圖片
『前言』 這是一篇介紹如何寫出好的故事架構的方法,內容取材自 Dan Harmon(丹。哈蒙),當代最強的(寫作家?),由他所提出的 Story circle,只要用八個步驟解構你的故事,就可以編織出一個充滿娛樂性且信服於人的故事,掌握好當中的原則,不管是之後想要寫腳本,或是進行內容行銷的撰寫,文案的產出,都可以使用,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吧。 『故事』 Story Circle 是 Dan Harmon 在精煉出千面英雄以及英雄之旅兩本經典的故事架構寫作書後的產物,每一個故事,都會需要一個主要開始進行冒險,接著在冒險中獲得成長,回到故鄉,這固然是很老套的劇情,但是卻十分受用,像是迪士尼的電影就很多都是這典型的故事流程,例如:阿拉丁、鋼鐵人等。下面將介紹主要是哪八個步驟,先是介紹主角在這步驟中的順序以及發展,接著也講述,這八個步驟在圓環當中的相關性。 『哪八個步驟?』 Dan Harmon 在介紹自己的 Story Circle 時,曾經簡化成以下口訣,『You Need GO! Search Find Take Return Change』,分表代表主角在整個旅程中所遇到的事件。下面我會使用 Coco(可可夜總會)來作為例子。 ㄧ、You: 認識主角,建立世界觀 當我們開始進行故事前,得先讓觀眾知道整個故事的世界觀為何,從而帶出主角所處在的環境,這裡最好是越快建立越好,通常這裡故事可能先由主角的家庭成員介紹起,帶到主角朋友,以及些日常生活狀況等。在可可夜總會中,故事開頭介紹,生長在墨西哥長大的 Miguel ,三代都從事著製鞋業,爸爸如此,其兒子 Miguel 也應該如此,然而 Miguel 的志向卻是在音樂上,而且嚮往過世已久的音樂家 de la Cruz (德古拉斯) 二、Need: 主角追求些什麼 世界觀建立好之後,接著放入主角不滿的現狀為何,也就是給予需求,誘發出主角開始旅途的契子。在可可夜總會中,我們了解 Miguel 所處的環境跟自己的不滿,家裡人不斷阻止 Miguel 的音樂之路,甚至在 Miguel 進行嗜好時,從而打斷並強烈威脅他,至此 Miguel 的目標跟動機已然開朗,成為音樂家。 三、GO! 前往未知世界 主角為了取得之前的需求,而開始踏入自己不...

『目標管理|SMART原則|最有效的目標管理原則』

圖片
『前言』 這是一篇關於如何使用 SMART 原則來幫忙制定一個合理可量化的目標,這個不論是在個人年度計畫使用、社群短期目標建立、或是企業長期目標規劃上都是滿不錯的選擇,而且是由彼得杜拉克所提出的,我想這是滿好 follow 且已經被多數人使用的原則,而且用處可大可小,想跟大家分享下我最近讀下來的心得與感想。 『故事』 新的一年又即將到來,不論你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我相信或多或少製作過個人年度願望清單,例如把減肥、發大財、找到新對象等,在今年沒有達成的遺憾,想要在新的一年間補回來,期望有更好的自己。但更多的是,每年因為現實壓力,不論是家庭因素、公司問題、或是出現意料之外的事件等,導致自己無法將願望清單上的東西逐一刪去,結果新的一年又到了,如此反反覆覆下,就會覺得沒有計畫也沒差。 其實這不是計畫的問題,而是在於你所記錄上去的東西有沒有被量化或者是被審視過,例如說想要減肥好了,結果你在願望清單上寫”我要減肥”,這個很好了,只是缺少許多細節,例如具體數字、打算在幾月之前完成、你要怎麼開始執行等,有許多細節需要被撰寫下來,而 SMART原則,正是用來處理這種問題,用來審視各種**目標**是否有辦法被有效地管理。 SMART原則是由五個英文單字的開頭縮寫組合而成,分別代表 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Attainable(可達成的)、Relevant(相關性)、明確截止日期(Time-based)。我們回到剛剛“我要減肥”這個例子,來看看我們怎麼樣來改進我們的目標。先假設我說兩個月好了,從農曆新年開始算起大概是 2/1 號,時間限制在 8 週裡面來進行減重的行為,那麼要減多少呢?就先設定個十五公斤吧,因為我想回到年輕的樣貌,接下來是要怎麼減重,我應該開始減少每餐外食吃的量,然後每週抽個三天出來慢跑1.5小時好了,因為工作太忙,這樣應該就可以達到我所設定的目標。 好的,至此我想我們已經比一開始好上許多了,我們有具體時限跟執行策略,不是一句“我要減肥”而已。恭喜你,現在我們來用看 SMART 原則審視一下我們剛剛的規劃。首先很明顯的,Specific 已經鮮明許多,八週內減重15公斤,Time-based 也在其中體現出來,公斤本身可以使用 weight scale 進行量測,再來是...

『平台內容分析|自媒體介紹|PGC跟OGC的定位 | UGC/PGC/OGC 說明』

圖片
『前言』 最近在看些行銷的相關知識,畢竟是新的領域,總是有許多常見的名詞需要紀錄,向這邊所主講的 UGC/PGC/PGC,就還滿常見的,配合這幾年平台思維起來,最常見的就是社群媒體,裡面的內容是由誰產生的,就被定義成上面三個 GC。本篇內容側重在這三個名詞定義,與現實生活中對應的例子說明。 『普通用戶、youtube 網紅、合作夥伴、如何區別 UGC/PGC/OGC』 這邊是使用 youtube,這個有大量群眾的媒體,進行解析,一般來說,只要是透過 youtube 上傳的影片,都可以算是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 的部分,也就是**平凡人**,畢竟這是 UG; 平台營運一段時間之後,自然或多或少會有人的影片品質不斷上升,其靠的是背後**專業**團隊的成果展現,可以說是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 最後說的是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這個我覺得算是有**目的性盈利**的 PGC。 這三者最顯而易見的演化之路就是,從一般使用者,也就是 UGC,累積經驗,知道市場方向後,逐漸轉成 PGC,有時候會隨著粉絲成長與顧及內容產出品質,而開始組建團隊,一是分散工作量,二是讓專業交給專業來做,最後,透過流量轉化的方式,開始導入其他收入來源,例如:使用廣告插播、添加合作廠商業配、配置聯盟行銷連結等,有目的性地轉化原本的粉絲流量成金流。 『心智圖|生產主體X金流X簽約與否』 前面已經簡單介紹三個 GC 在平台上的定義,其實不難看出主要就是差在這三件事情,**專業生產與否**、有沒有**金流**、是不是平台**簽約合作**對象,第三個通常會歸類在 OGC 裡頭,這也是為何其他說明常見 OGC 會與 PGC 交疊。 『從平台角度如何看待三者定位』 顯而易見的,深為平台營運商,想要說服你的股東,或是融資人時,你需要拿出你的用戶基數,也就是 UGC 的部分,可以藉此說明具體有多少人跟每日產出內容有多少。下一個問題就是內容是垃圾訊息或是有專業性質,身為使用者,我在使用時會不會覺得使用你們家產品時,是浪費時間的,這時候可以舉出你有哪幾個比較知名或是具有影響力的 PGC,通常也會是 KOL。OGC 就變成是有...

『如何學習|應用加分思維|避免錨定效應|主動式學習實用篇』

圖片
『前言』 這是一邊講述在人生無時無刻都在學習時,可以應用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加分思維[2],同時了解錨定效應[3]是如何阻礙我們在學習上的心情,透過例子來了解這其中的差異。最近在準備新領域考試時,突然找到學習的方法[1],這真的很有趣,於是整理了這個方法的思路跟操作方式。 『故事』 假設你要準備會計學證照考試好了,但你是個完全沒接觸過的人,但又必須在有限時間內達成一定目標,這時候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是開始拿起會計學課本,慢慢翻開第一章節讀起來,想說讀完之後,在開始練習題目,結果你發現花了大把時間下去,題目表現不佳,又浪費了時間,這時候容易造成心理上焦慮而影響準備效率。 在一開始你要先做的事情就是,不去閱讀第一章節的內容,而是直接去寫題目,對,就是在你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去寫題目,這樣的目的是為了** 定位 **你自己現在的位置,這麼做過一輪之後,你就知道自己在這個基礎之下,你所有的能力在哪邊。接下來,我們再回去開始讀第一章節的內容,這時候你一定會發現有許多** 名詞(Entity) **,在剛剛寫題目的過程中有看到過,而且有些多有些少,這時,你隱隱約約地知道說,在第一章節中什麼內容是重點,你會變成** 主動地 **在尋找內容來讀,而不會是茫然的閱讀後,再寫題目。這兩者在效率上是有顯著差異的。 『加分思維,逐步疊加』 在後半部的故事當中,這是種加分思維的操作方式,你先定位自己的 立基點 ,之後怎麼學習都是基礎上進行 疊加 的,如果說一開始分數為30分,那就30分,因為這並非正式考試,重點也不在這裡,而是要知道定位,接著隨著你開始主動式閱讀之後,你會慢慢疊加新的知識上去,這時候自然會反映在分數上,如果一來,你會可以看到 40->50->以此類推,這樣就是加分思維的表現方式之一。 『錨定效應,壓力與落差』 如果我們先讀好內容在開始寫題目時,你多少會有些自我期待,我花了大概8小時在第一章,總該有個80/90分吧,這時候你對自己已經有個期許,分數已經被定錨了,該出來之後的分數到期許分數間,這中間的差異,就容易造成心中的 失落感 產生,有些人可以輕鬆的代謝掉,但像我們這種平凡人,多少還是會受 打擊 的,在這情況下,就容易 影響 我們對會計學這個科目的 興趣 。 『實際應用:愉悅的減肥』 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