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朗,從巴列維王朝開始
前言:在學校的時候,身邊的伊朗小哥總是在跟我抱怨美國的總總不好之處,例如說:『這個沒有自己東西的國家/美國故意不賣東西給伊朗R/我現在是這國家的犯人RR』等,同時間,川普又一直實施經濟制裁。就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淵源才導致現在的局面呢?於是乎展開一小段的筆記XD
巴列維王朝(1925–1979)
如同標題所說,要知道現在的伊朗怎麼來,我們得先從二戰時期的巴列維王朝開始了解起,這個王朝就是由巴列維父子一起支撐過來的,但時間不長,僅走過短短 54 年而已,就是二十幾歲的少年人活到做阿公的年代時,國家就不見了的概念。這段期間內,巴列維王朝進行大量西化改革政策,抗衡英俄兩國威脅,並歷經多種革命事件,最後在宗教領袖何梅尼發動的大型示威活動下,結束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也就產生後來我們認識的,由什葉派主導並厭惡美國的伊朗。
編註:在我看來,這王朝會倒掉,有一部份原因是接班人不夠接地氣,又執意恢復帝制,導致民意對不上,而且有西方留學經驗,並在多種事件佐證下,使得國王像魁儡政權一般,最後被宗教領袖推翻。另一部分則是石油。
李查汗國王(執政:1925–1941,共 16 年)
概要:這位父親做過的事情很簡單,軍事政變掉之前的王朝,一上任就執行現代化政策,避免和英國與蘇聯有所來往,但是因為在二戰期間,錯估國際情勢,結果從被英蘇兩國要求開通道路,到被罷免職位,只經過六週的時間。
向德國取經,逃離石油公司的魔掌
比較多的問題還是在二戰時間的狀況,如同一開始所說李查汗國王一上任就大量執行現代化政策,例如說:興建鐵路,司法改革,興建公立學校,派遣學生歐洲留學,包括他兒子,據說現代化是受到土耳其英雄凱莫爾所影響,但我還沒找到這個關係怎麼來的,哈哈。為了要讓國家西化,李查汗國王向德國取經,國家中的不少交通設施也是向德國購買來的,同時也有其他貿易上的往來,最顯著的證明是在 1936 年時,有超過5000人的德國人在伊朗工作。
為什麼要跟德國而不是跟實力雄厚的英國取經???英國波斯石油公司長其跟這塊土地簽訂不平等合約,該公司挖石油獲取的利潤中有 16% 要撥給伊朗子民,什麼意思?當英國人賺十萬塊時,伊朗人只能拿到一萬六,更別提石油還是從伊朗土地上拿走的XD,這也不難理解李查汗國王有多麼想遠離英國的掌控,轉而向德國請求幫忙。
成也德國,敗也德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情勢緊張,在戰場當中,後勤系統佔了很重的一塊,你的國家在圖上什麼位置,也會影響國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回頭到看看伊朗所處的地理位置,左邊通往歐洲大陸,下有波斯灣,右邊則是蘇俄,1941年時德國入侵蘇聯,蘇聯馬上跟英國合作,為了運送物資給蘇聯,需要從波斯灣這邊上去。別忘記,這時巴列維王朝是十分親德的,於事英蘇多次與巴列維王朝協調,希望停止與德國的貿易往來,同時也抹黑說德國專家是要偷竊英國石油公司的間諜等,當然效果不彰,於是英蘇兩國在7/18日要求開通道路,中間雙方來往,最後在8/25號時,英蘇直接送軍隊到伊朗土地上,強行開通道路,8/27日國王就被罷免掉了。軍隊進駐的同時,大量徵收當地糧食,並且將基本民用設施徵收作軍事用途,巴列維王朝瞬間貨幣貶值,政府只好努力印鈔票避免經濟崩潰,想當然爾也是無用啦,最後政府只好使用糧票配給人民生活物資了。(怎麼好像在台灣史也讀過類似的事情呢?)
同盟國的資源協助
雖說是同盟國,但有不少事情還是因為美國參戰的緣故,1941年年末的珍珠港事變使得美國參與二次大戰,二戰期間,美國也是給了不少物資給巴列維王朝,包含修建鐵路,道路等,甚至還派出財政專家幫忙巴列維王朝恢復會計制度已恢復物價,由於巴列維王朝總總被脅迫的兩好表現,1943年在巴列維王朝首都所召開的德黑蘭宣言還大大肯定巴列維王朝對於同盟國的肯定。
編註:靠邀,被你們強行開門,被迫幫同盟國的忙,最後還要被稱讚說好棒棒?而且還塞了奇怪的財政專家進來?
李查沙·巴勒維(生於 1919 年,執政:1941–1979,共 38 年)
概要:這位長子做的事情就有點複雜了,主要是受西方教育影響甚深,執政年紀又太早(只有25歲),與國內勞動階層又隔閡太遠,執政晚期又恢復帝制,導致不受人民所愛,就是不夠接地氣啦。
1953 年伊朗政變,長子顯笨
民間選舉出來的首相穆罕默德·摩薩台的概念跟李查沙有所隔閡,最顯著的案例就是英國波斯石油公司的問題,人民都想要抽離石油公司的不平等待遇,而且這也是大英帝國所留下的遺物,實在是種羞辱,於是乎首相策劃將石油公司國有化,但是,李查沙國王擔心西方會因為國有化,而對伊朗執行實施石油禁運,於是反對這件事情。結果又因為國王本身能力不夠,只好跟美英兩國求助,然後自己說是要去美國度假,等待西方在伊朗的魁儡政權站穩之後,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陪同之下返回伊朗。在人民的角度來看,就是國王居然不想要拔除在伊朗的吸血器,然後還要協同外國人士一起抵抗我選出來的首相?這算是第一次伊朗人民埋下不爽王族以及西方世界的事務。
編註:這真的很酷,國王跟人民所想要做的事情大相徑庭,我認為是李查沙本身就對西方世界有所好感,畢竟從小就開始接受西方教育,加上國家是屬於家族企業,某種程度上會覺得自己才是老大,可以不用管人民意見,這算是跟地氣越來越遙遠,而且在這政變後,伊朗也恢復帝制,這也對應剛剛說的角度。
1965年白色革命,階級差異
這場革命就是方向正確,但是執行細節不足,沒有接地氣的角色存在來執行政策,導致國王在後面的日子被推翻掉。白色革命中,李查汗不知道是跟誰求來的方法,大刀闊斧的執行多種近現代化的政策,例如說:土地改革,讓女性擁有選舉權,免費義務教育等,這些方向都沒錯,可惜部分改革直接動要地方紳士勢力,土地改革最為嚴重,原本的佃農都成了地主,而原本的地主多是什葉派教會管理階層,地沒了,教會金流就消失,平時參與教會的人民就會發現教會出狀況,而原因就是跟人民有所隔閡的國王所執行的政策所致,哇!自己的信仰居然被受影響!何梅尼為人民代表,帶頭反對這一切的事物,但後來被驅除離境。這是第二次李查汗國王出錯,之前是立場錯邊,這次是完全跟人民遠離了,而且人民還擁有十分接地氣的精神領袖存在,這時候來看,國王的寶座其實不遠矣。
1979年兩伊革命,伊朗人質危機,人民不再相信王朝
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何梅尼返國的聲勢,人民不願相信受過西方教育且接受世俗化的巴列維王朝,同時批評,所有西化產物都是毒藥,王族是魁儡政權,於是爆發革命運動,以宗教領袖帶頭推翻王族勢力。同一時間也發生人質危機,人民衝進去英國領事館還有美國領事館,綁架官員,威脅兩國全面離開伊朗,英國處理得不錯,美國這邊處理得很糟糕,當時的卡特總統多次企圖營救,結果失敗收場,而且還讓人質被綁超過一年的時間。就是這個轉捩點,開始讓美國跟伊朗關係緊張,轉向不好的狀況。同一時間,因為巴列維王朝垮台,由什葉派領袖治國,這使得周遭遜尼派國家很緊張,於是在隔年發生1980年的兩伊戰爭。兩伊戰爭主要由三個層面組成:宗教議題,國家戰略地位,雙方少數民族問題。
結論
1979年兩伊革命造成現在美國與伊朗關係交惡。當然這不足以說明現有中東情勢,還有後續美國跟海珊政權的處理,歷年經濟制裁,還有石油危機,以及波斯灣戰爭等問題。這我哪天有興趣再回頭研究下去哈哈。
這樣看完伊朗歷史之後,我反而開始好奇土耳其是怎麼在類似的情況下生存下來的,這可能是之後的閱讀方向了。
留言
張貼留言